大家都知道,冰與雪的表面溫度均在零度以下,要將其由固態變為液態,必須吸收外界熱量。所以融雪劑的融雪作用有兩點,除了融雪劑的溶解吸熱以外,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融雪劑水溶液的凝固點較低(見表),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融雪劑之后就難以再形成冰塊,從而達到清除積雪的終效果。除了以上原理之外還有:融雪劑溶于水后,水中離子濃度上升,使水的液相蒸氣壓下降,但冰的固態蒸氣壓不變。為達到冰水混合物固液蒸氣壓相等的狀態,冰便溶化了。
氯鹽類融雪劑是一把雙刃劍, 由于價格低廉,在融化冰雪的同時, 給道路、設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,特別是腐蝕危害。氯鹽類融雪劑(NaCl、CaCl2、MgCl2 等)的腐蝕性能是相似的, 都具有強腐蝕性。早期西方國家在路橋上大量使用氯鹽化冰雪之后,陸續出現(使用5-15年內)以鋼筋腐蝕為主要特征的破壞現象。1981年美國50萬座橋中,有1/4受到腐蝕破壞;1993年, 受到腐蝕破壞的橋梁超過1/2, 有40%已承載力不足, 近年來美國僅橋梁修復費已高達1550億美元。在加拿大大面積使用化冰鹽, 基礎設施的腐蝕破壞特別突出。如修復所有被腐蝕破壞的基礎設施, 其費用要超過5000億美元。
水的冰點是0℃,而當“氯鹽類”溶于水(雪)后,鹽水的冰點會降到0℃以下。如,氯化鈉溶于水后,冰點為-10℃左右,氯化鈣溶于水后冰點在-20℃左右;醋酸類可降到-30℃左右。
這樣,原來固態的雪,在融雪劑的作用下,就變成了液態,成了“含鹽雪水”,就很容易從下水道里流走了。
但這只是教科書上的通用解釋。
實際上現在的融雪劑都是符合型融雪劑、復合型融雪劑,融雪原理并非如此簡單。
例如其中含有氯化鈣的融雪劑,氯化鈣在吸水時會發出熱量,使附近的雪受熱變軟融化。
還有一些特殊的成分,用于改變雪晶體表面的形狀,有固體變成介于固液之間的半流動體。
所以我們應當深入地探討融雪劑的融雪原理,而不是簡單地利用日常生活的知識來解釋。
您好,歡迎蒞臨創業融雪劑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